初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无缝对接”策略1
初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无缝对接”策略
◇ 江先进
【摘 要】初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缝隙客观存在着,一直困扰在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为更好解读这一问题,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教材的角度、教学方法等多角度分析了缝隙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无缝对接 教学策略
初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缝隙客观存在着,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教初中的老师总在埋怨小学老师,教高中的老师总埋怨初中老师这没讲,那没讲;学生在初中时语文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中了达优相当难。这些窘境周而复始地演绎着,学生困惑,家长失望,教师一再感叹“一代不如一代”……于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缝隙浮出了水面,引起了教育各界人士的关注,更引起了教育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思考。“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研究作为一种历史任务,时代使命,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初始年级的第一课,它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衔接”,是指保持、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现代文阅读,作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初高中出现的缝隙最为严重,实现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无缝对接,探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 初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现状
1.下面是我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
调查项目 |
调查结果 |
阅读兴趣 |
很浓28% 一般61% 不足11% |
阅读习惯 |
经常有31% 有时有42% 没有27% |
提问习惯 |
经常有5% 有时有46% 没有49% |
课外阅读 |
有33% 有时有43% 没有24% |
拥有工具书 |
一本26% 二本22% 没有52% |
阅读后有无读后感 |
有26% 有时有32% 没有42% |
从数据可知,初中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中考70%的现代文阅读来自教材,无论从教材内容的取舍还是课堂组织形式的确立,最终都屈服于“教师中心”这一现实。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等各个方面都欠佳。
2.下面是我对高2010级8班、9班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以前有听说语文现代文阅读难吗 选项 有 没有 百分比 54.7% 45.3% |
(2)现在认为难度如何 选项 很难 难 一般 容易 较容易 百分比 18.1% 20.6% 40% 14.7% 6.6% |
(3)你对现代文阅读 选项 很有信心 较有信心 一般 信心不足 没有信心 百分比 10.6% 34.9% 40.2% 2.3% 17% |
(4)你感到阅读的压力 选项 很大 较大 一般 很小 没有 百分比 12.8% 11.6% 67.5% 16.3% 0% |
(5)你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成绩与初中相比 选项 进步 退步 差不多 百分比 12.4% 37.2% 53.3% |
(6)你对你的该成绩 选项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不在乎 百分比 3.5% 33.7% 78% 8.8% |
(7)上语文课前,你经常 选项 按专题超 仅预习本 有时间或老师 很少预习或 前预习 节课内容 强调才预习 不预习 百分比 3.5% 10.5% 29.1% 58.1% |
(8)上语文课时 选项 专心听记笔记 记笔记 注意力不集中 常开小差 专心听 常忘记了听 忘记记笔记 不听也不记 百分比 14% 10.5% 30% 39.7% |
(9)对当天的功课能否在当天或第二天复习 选项 能 有时能 不能 百分比 2.3% 37.7% 65.8% |
(10)你经常听新闻、诗歌朗诵、小说播讲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几乎不听 百分比 8.1% 36% 67.1% |
(11)你经常参与演讲、朗诵等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几乎不参加 百分比 1.2% 20.9% 77.9% |
(12)你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几乎不 百分比 52.3% 37.2% 10.5% |
(13)平时经常写观后感、读后感、读书笔记、日记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几乎不写 百分比 24.3% 53% 24.9% |
(14)读书时,你经常圈点勾画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几乎不写 百分比 26.7% 27.4% 40.9% |
(15)遇到不懂的问题,你经常请教老师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几乎不写 百分比 8.1% 38.4% 53.5% |
(16)你经常查阅工具书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几乎不 百分比 18.9% 62.1% 13.9% |
(17)你经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几乎不 百分比 4.7% 20.5% 65.8% |
(18)上课时你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问、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吗 选项 能够 有时能 很少 百分比 4.7% 21.3% 43% |
(19)你现在的语文学习方法与以前相比 选项 没变化 改进许多 没变化与方法无关 觉得原方法不好但不知从何下手 百分比 44.4% 12.0% 25.3% 45.3% |
(20)你认为你的语文学习效率 选项 很高 较高 一般 很低 百分比 1.1% 4.0% 77.6% 19.4% |
我不局限于只调查学生现代文阅读方面的问题,还调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机。通过对高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是学习动机、兴趣、热情及学习心理基础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如在“我学习语文基本上不受老师家长的表扬或批评的影响”一项的调查中,答“不是”的占55.8%;在兴趣问卷部分,“你课余时间学语文很用功吗”一项,答“不是”的高达 91.9%,“学习语文你会主动预习复习吗”一项,答“不是”的高达 88.4%,这些数据映证了那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对这些高一学生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挖掘有利的心理因素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以上两个表格中可以看出,初高中语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着“裂缝”,教与学上皆出现了不衔接的现象,下面试对产生此 “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初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缝隙的主客观原因
1.教师方面
由于实行初、高中分阶段教学,从而形成了初、高中老师在“教”上存在衔接不良的现象,初中老师很少了解高中的教学,而高中的老师总是埋怨初中的老师没有给学生打好基础;而且,现实中有的教师对于高初中衔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通过几节课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个别教师在进行高初中衔接时存在对初中课改认识不正确,总是有抱怨的思想;还有的教师存在重知识衔接、轻学法衔接的现象。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教师讲(“满堂灌”)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满堂问”)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与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学为主)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2.学生方面
初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层面、学习方法、心理情感等方面的不同,也造成语文学习中的衔接裂缝的问题。这种教学“断层”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能,在评价过程中,也产生教学成绩不良归因的片面性,有人甚至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冲突的。于是有人不惜以牺牲素质教育为代价,搞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最后学生学得机械乏味苦闷,缺失了才情与灵感;有人片面地理解素质教育,走进素质教育的误区,致使语文学习变得简单粗浅浮躁,弱化了基础与能力。其次,客观上学生语文考分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如放松则一落千丈,如抓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大多认为学与不学没多大关系,随便应付的多,认真学习的少。个别人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将精力转向数理化的演算。因此在学习兴趣、阅读习惯和能力上都存在着缝隙。
3.教学要求方面的缝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新课程标准,是广大一线教师教学的准绳。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方面,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必修课和选修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实施建议方面,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应有开放性”。[又如,在教材方面,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则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这无疑对语文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对课程标准之异同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必能切实提高衔接教学的效果。
我仔细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发现它们在现代文阅读上有如下几点差异:
(1)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透过表面现象理解由此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
(2)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我们来研究一下初高中的《新课程标准》便发现,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要求不尽相同,特别是由于初中学生自身特点而淡化、弱化某些语文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其缝隙需要尽快对接。
4.教材方面的缝隙
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初高中的学习梯度是比较大的,调查中有65.74%的学生难以适应高中的教学,也存有客观的教材因素,更多的是需要初高中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适当搭建台阶,以便学生尽快衔接两个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初高中语文内容有很大的差异,高中难度上升了一个档次,高中教材内容更深,篇目更长,更难理解。初高中的教材上衔接上存在着缝隙。